近月,有一隻基金愛股突然被人抽走資金,令持有該股的一眾小股民欲哭無淚,投資者若一早意識上市公司帳目有問題,便可以提早「跳車」。其實,很多公司不是存心隱瞞,也並不是居心不良,只是一盤帳目涉及很多主觀的判斷,如何入帳、攤銷,都涉及觀點與角度的問題。因此,了解公司處理數字的合法空間,總可以幫助股民判斷帳目是否貼近自己認為的合理真象。9月23日明報理財會舉辦了「粉飾帳目與企業管治」講座,特別請來特許財務分析師(CFA)、執業資深會計師林智遠,及嘉利國際(1050)財務總監周國雄主講。
損益表、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(cash flow),只可幫助股民初步了解公司帳目,其實並不足夠。根據標準普爾在2003年一份企業信貸報告指出,查閱公司帳目須用上「金睛火眼」,即使對公司帳目閱覽甚豐的評級機構也不敢鬆懈,故作為小投資者對公司帳目更應謹慎。
固定資產入帳方式影響盈利
一盤帳目反映的真象往往會因為固定資產的入帳方式不同,而令盈利有所不同。林智遠舉出一個例子,香港機場管理局在1999及2000年,改變一些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﹔假設原本公司認為機械壽命為3年,改為5年,其資產為100元,原本33.3%折舊率,變為25%,盈利變為增長13.33%,故該年度因改變計算折舊率令未扣除利息支出及稅項前盈利(EBIT)變為正2.91億元,若不轉變則會為負2.47億元。林智遠表示,類似的折舊調配常出現在公司會計帳目上,有關帳目會在該年度反映。
按需要更改折舊率 做法正常
不過,有沒有一個硬性的攤銷合理年期呢﹖在上市公司的角度,卻有另一種看法﹔周國雄表示,機械折舊率難以準確預測,因為部分機器的壽命,原本預測10年時間耗損,有時候機械機能未必盡在預料之中,在實際需要當年會將折舊攤長,或縮短。因此公司將折舊率更改,屬正常做法。
林遠智又舉一例,以電盈(0008)中期財務報告為例,在1999及2000年帳目上,營業利潤由1999年的虧損4000萬元,到2000年錄得3400萬元盈利,其實是把帳目中一些長期投資,重新分類轉為短期投資賺取5.62億元利潤,以及資本化網絡發展費用開支,爭取了10億元利潤。若沒有這些改變,其實公司虧損達15億元。這種不尋常的帳目改變,對公司當年盈利或虧損有決定性影響。
合法變動 可滿足股東需要
從以上例子可見,小投資者要做到全面掌握公司的帳目實為難事,只可憑「蛛絲馬」了解公司,例如公司將帳目的餘額重新分類、會計估計變更、會計政策變更等。很多時候公司處理帳目的方法都會考慮股東要求﹔股東們均希望公司每年有增長,萬一增長緩慢下來,股東會不滿,或致股價出現沽壓,若想符合投資者期望,稍在會計帳目上作些合法的小改變,便可皆大歡喜。
帳目審閱6要點
投資者分析上市公司會計帳目問題時,有6大重點要注意︰
1)為閱讀新聞及發布資訊,記錄關鍵字及改變﹔
2)閱讀審計報告﹔
3)閱讀由第三者計算的比率﹔
4)閱讀財務報告附註,並由最後一頁開始﹔
5)閱讀現金流量表,與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作比較﹔
6)當管理層沽出手頭股份,投資者要小心「落車」,當然,仍然有例外,如思捷(0330)被大股東減持,股價也屢創新高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