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新股遇冷鋒,不少新股的招股反應,大失市場所望,除因市不穩,左右大眾入市意欲外,有說散戶經過多次投資新股「損手」後,對買新股起了戒心。萬信金融董事總經理許照中,做了超過3年港交所(0388)上市委員會委員,見盡各種千奇百怪的新股申請,他說買新股要認清兩大因素﹕一是「誰是保薦人﹖」; 二是「為何集資﹖」。要是投資者明知新股保薦人口碑欠佳,或是公司明言集資為還債,仍要盲目投資博短炒獲利的話,輸了錢也是「活該」。
許照中雖然是證券行老闆,卻認為投資者如非必要,無謂借孖展買新股,更支持「長持」好過短炒,反對大眾跟風入市賺快錢,簡直和自己盤生意「唱對台」。
1. 反對短炒借孖展
>>「買股要考慮自己的負擔能力,無理由因為息口低,經紀又肯按九成,就隨隨便便借百幾萬認購,漠視投資的真正意義。要知道借錢是要還的,不少人為借廉錢買入幾十手、幾百手新股,最終獲派手數超出原來預算,無端端上大筆開支。要是股份掛牌後股價不升反跌,連埋利息,條數分分鐘大得難以想像。」
>>因此,即使萬信本身亦有做新股孖展生意,但許照中從不鼓勵客戶申請。「賺息賺得幾多,做生意要看長線,客知道你給予的意見出於好意,而非純為賺他們袋內的錢,自然信任你間行,不會隨意跳槽幫襯第二間。」
>>新股湧現,質素參差,作為上市委員會委員的許照中,差不多每個星期都要審批新股申請,對於新股隱藏的種種問題,更是瞭如指掌。「好多投資者連保薦人做什麼也弄不清,但保薦人其實是新股命脈,質素好壞,直接影響新股的投資價值。」
2. 保薦人為新股命脈
>>保薦人是新股上市的統籌人,負責確保新股在招股文件內,如實披露公司的財務資料、業務狀和風險因素等。因此,許照中認為,投資者買新股時,必須認清背後「誰是保薦人」,一些信譽較佳,規模較大的保薦人,的確可作為入市指標。
>>「我不是說大型投資銀行保薦的公司一定好,但起碼他們不會為了賺錢而濫接生意,犯不為此賠上自己的國際聲譽。」他續說﹕「但有些中小型投資銀行,他們提交的上市申請錯漏百出,前後矛盾,根本未有做足審查本份。名牌不一定好,但那些經常捲入問題公司的投資銀行,其保薦的公司質素,絕對值得懷疑。」
>>除了保薦人的口碑外,公司的集資用途,也是一個值得投資者參考的重要指標。「有些公司集資1億元,講明有一半錢用來還債,或是用作大股東套現,再扣取上市費用和其他開支,真正留作公司發展的資金,可能餘下1000萬元也沒有。這種完全不顧公司前景,只為快速套現,日後對股東利益有幾大承擔,不用我說都應該知道。」
3. 集資用途決定公司前景
>>許照中認為,投資新股是賺是蝕,真的要取決投資者有沒有做足功課。「買股不能單靠彩數,如肯用心研究招股書,細心比較新股與其他同類公司的市盈率、盈利預測及負債比率等元素,定會有清晰的慨念,知道那隻新股值得投資。」
>>最後,他更提醒投資者,切忌用短炒心態買新股。「好似買建行(0939),上市時遇跌市不佳,股價下挫好正常,但這不代表公司質素差,只要有耐性,遲早股價會返回合理水平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