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

問題公司有徵兆 及早發現免沾手

上市公司的企業管治質素,愈來愈受到市場關注,日前海域集團(1220)公布發現旗下佛山附屬出現帳目懷疑違規的情況。受壞消息影響,海域集團兩天累積跌幅已高達25.3%。投資者如不幸購入上述股票,已蒙受極大的損失。事實上,上市公司營運出現問題的方式層出不窮,投資者若能預先知道的話,便可避開此類股份,免受不必要的損失。
 所謂有問題股份,是指上市公司的營運狀況轉壞,但管理層沒有如實向外界公布的股份。投資者在不知情下購入該公司的股票,便有可能遭受損失。其實,上市公司出現的問題萬變不離其中,一般為帳目問題及公司管治問題。投資者若及早發現問題先兆,便可及時沽貨離場或避免沾手。

帳目出現問題
1.核數師請辭或更換核數師
嚴重性:非常嚴重
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,上市公司一般不希望引起市場猜疑,盡量避免更換核數師,核數師的請辭更為罕見。他說,核數師變動暗示他們與管理層之間在審核帳目問題上出現爭執,或管理層沒有披露足夠的帳目予他們審核。如出現以上情況,公司十居其九會出現問題,如投資者得悉公司公布上述消息,應避免買入或盡快沽售有關股份。
例子:旗下佛山附屬出現帳目懷疑違規的海域集團(1220),其原本的核數師摩斯倫˙馬賽會計師事務所亦於今年1月20日辭任,由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填補空缺。通告指摩斯倫˙馬賽辭任的理由為未能就核數費用達成協議。
2.核數師給予保留意見
嚴重性:嚴重
上市公司非必要情況,都不想被核數師贈予「保留意見」四字。核數師給予保留意見的原因,是上市公司披露的帳目不足、失實、資產混淆等,令核數師沒法對帳目真實地給予公正合理的評價。投資者看見核數師給予此評語的話,代表公司帳目缺乏準確與真實性,同樣不宜沾手。

公司管治出現問題
1.延遲公布業績
嚴重性︰嚴重
麥萃才又指,公司延遲公布業績是一個常見的現象,公司沒有在特定的時間將帳目遞交予聯交所,原因除了出現行政失當外,亦可能是該公司核數師需要為資產作一次性的減值,故多花時間進行資產審核。然而,再經審核後,大多公司所公布的業績往往差強人意。投資者若察覺上述情況出現,應待業績公布後才決定是否投資。
2.董事局人事變動
嚴重性︰一般   
如公司出現管治問題或惹來法律訴訟,而董事局成員又需要負責,他們便可能在事發前相繼辭職。不過,投資者須注意,董事局請辭有多個原因,不能以偏概全,但多位董事局成員相繼離職,便應多加留意事件發展。

話你知:上市公司「爆煲」個案
上市公司出現問題,未必會導致公司倒閉,投資者最多低價沽出止蝕了事,但事態嚴重,公司可能被停牌,甚至清盤倒閉。以下是近年兩個經典的上市公司「爆煲」個案:
1.歐亞農業(除牌前上市編號:0932)
從事花卉種植與銷售的歐亞農業在2001年7月上市,上市後即動用1億元收購大股東楊斌擁有的溫室資產。不足一年間,楊斌大幅減持股份近4億元,公司管理層相繼辭職,更被證監會勒令停牌。最後發現歐亞農業虛報營業總額達21億元,最終該股被除牌清盤。
2.泰興光學(0389)
該公司在05年以35.1億元收購第二大美國眼鏡零售商ECCA,該公司以兩次配股與發行可換股債券完成交易,但其間卻兩度更換核數師與延遲公布業績。最後泰興被發現有多項會計違規,資不抵債,被多間銀行追債並申請清盤。

學曉三招 避開「問題股」
本港的上市公司眾多,投資者若不慎買入「問題股」,辛苦賺來的積蓄便有可能化為烏有。要避免買入「問題股」。晉裕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聯席董事林偉雄就提供了以下建議:
1.買藍籌股與大型國企股:由於發生問題的公司通常集中於三、四股,而藍籌股與重磅國企股一般的透明度較高,企業管治質素也有保證,買入這些股票便較有保障。
2.避開剛上市股份:他認為,一些企業為了上市集資,或會「谷靚」盤數,而上市後業績卻可能會走樣,表現令人失望。如散戶盡量避免購入公司上市不足3年的股份,便可減低潛在風險。
3.留意公司管治狀況:投資者購入股票後,應時刻留意公司的變化,例如分析其財務報表的變化、留意管理層的人事變動以及是否經常「抽水」融資等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