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

按年歲嚴選強積金組合

   自二千年香港政府推出強積金制度後,每名打工仔每個月都要扣除薪金最多百分之五,作為強積金供款,為退休生活提供保障,不過,打工仔往往對這筆數額不大款項的去向關心不夠,甚至也忘了自己選擇了甚麼基金。其實,若然強積金每月供款二千元,假設每年平均回報率百分之五,供款三十年後,累算權益已滾存至一百六十六萬元。所以,小心選擇強積金基金組合,提升投資回報,絕對能幫輕退休後的生活負擔。本報記者
   目前,市場上主要有六種強積金基金可供僱員選擇,風險較高的有股票基金,中高風險的有均衡基金,中低風險的有債券基金,風險較低的有貨幣市場基金、保本基金和保證基金。理財顧問認為,打工仔可按照不同的人生階階,分配強積金的投資組合,例如在年輕時,承擔風險的能力相對較高,可在組合中持有較多股票,而即將退休的人士則可提升組合中的債券比重,以降低風險。
  
應考慮市場風險因素
    據理財顧問指出,其實僱員決定組合中的股票比例時可參考以下公式,以一百減去僱員現時的歲數,便可得出強積金組合中應持有的股票比重。按照以上公式計算,一名三十五歲的打工仔,其強積金組合中的股票比重應為六成半。
   當然,除了按照年齡分配組合外,僱員還要考慮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和市場風險等因素。
    其實,強積金為一項長線投資,打工仔直到六十五歲方能提取累算權益,所以年輕人不怕在組合中持有較高比重的股票,因為年輕人距離退休仍有一段時間,投資時間愈長,便愈能分散風險。不過,隨打工仔踏足社會已有一段時間,強積金戶口滾存的資金愈多,打工仔可適度降低組合風險,增加債券或平衡基金等的比重,如即將屆退休之年,組合中的股票比重則應維持在四成以下。
  
宜每年檢討強積金組合
    此外,理財顧問建議僱員每半年檢討一次強積金組合,因為現今市場急劇變化,像美國近來便爆發次級按揭風暴,一旦市況逆轉,僱員可考慮將組合的風險降低一級,增加債券或均衡基金的比重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