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

計算股本回報率方法

早前,慧雅在談看管理層問題時,曾說過分析財務數據是另一有助了解公司管理層和能力的方法。在今回開始,慧雅會轉談這些財務數據,以及一些理解它們的角度。
慧雅首先會談的是股本回報率(return on equity)。它的計算方法相當簡單,只要我們將年報上的股東應佔溢利(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)除以股東資金(shareholders' funds),就可得出公司在該年的股本回報率。當然,若我們深究一點,會知道公司在該年的股東資金,只反映它在年結那天有多少股本可供應用,因此在分析時,分析師往往會運用一個稍經改良的數字,就是平均股東資金(average shareholders' funds)。它的計算方法是將公司當年年結的股東資金,加上它在早一年年結時的股東資金,然後除二,以反映公司在該年度期間,平均有多少股東資金可供運用。然後再將公司的股東應佔溢利除以它的平均股東資金,就可得一個「改良版」的股本回報率。不過,除非公司當年的股東資金出現大變,否則「簡單版」和「改良版」一般分別不大。慧雅一向認同凱恩斯(J.M.Keynes)的警句,即「大概地對比準確地錯為佳」(it is better to be roughly right than exactly wrong),因此若要快速得出一個概念,「簡單版」已足夠。
相信讀者已明白股本回報率的分析意義。股東資金是反映股東當年是有多少資金供管理層運用,而股本回報率就是反映他們在當年能利用有關資金取得多少回報。顯然,有關數字是愈高愈好。不過,財務分析又不是這麼直接簡單的一回事,在下一回,會談一些在詮釋這數字時要注意的東西。

沒有留言: